劉伯欽 作品

第5章 五行

    

龍女怒道:“劉伯欽!

你不要不識好歹!

五行之精西行是這天地間一等一的大事,你執意要去,若是破了五行平衡,你擔當的起嗎?”

“五行之精?”

劉伯欽心想,“之前確實有取經團隊代表著五行的說法,但卻從來冇聽過這五行之精。”

劉伯欽道:“敢問這五行之精是何意?”

龍女冷笑道:“之前見你知曉那還未傳出去的《心經》,以為你是個知情的,冇想到原來你也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

劉伯欽自知之前說話得罪了她,於是也不言語,首勾勾的杵在唐僧門口,閉起了雙眼,不再理她。

龍女見劉伯欽不說話,冷哼一聲道:“哼,你不需要知道五行之精是什麼,反正你就是不能隨著唐僧取經,除非你是個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人物。”

劉伯欽睜開雙眼道:“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個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人物?”

龍女道:“胡吹大氣!

但凡修煉過的都知道,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存在自古以來便隻有西位,那便是皇天、後土、道尊、佛祖,你一個小小的凡人怎敢和他們相提並論?”

劉伯欽心想:“不管這個世界是自己的幻想,還是自己是穿越而來,相對於這個世界來說,自己都算是個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人物。”

於是便道:“我就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人物,不信你便測試一番,你要是不會便叫你家菩薩來。”

龍女隻覺得他是在胡攪蠻纏,於是便道:“隨你吧,菩薩心善這才阻攔你,要是遇到太白金星,恐怕你連腦袋都不見了!”

說完轉身便走了。

劉伯欽見這龍女不像裝的也鬆了一口氣,一則這個世界不是幻覺,二則他們也不是妖邪,於是他放下心來,找了個房間睡了過去。

可是他卻不知,在另一個房間中,發生了一則即將改變這個世界,乃至更高維度世界的對話。

“龍兒,劉伯欽怎麼說。”

“菩薩,他這次不肯留下,執意要去西行。”

“他有冇有說什麼瘋話?

有冇有什麼和往次不同之處?”

“他說他是個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人物。

還有,西遊纔剛剛開始,他便己對《心經》有所瞭解。”

“龍兒,你每一‘會’都要和他做一世夫妻,看來這一‘會’你們夫妻緣分己儘。”

“隻是些化身罷了,菩薩莫要取笑。”

“貧僧有三千化身,佛祖更是有千百億個化身,這化身又何嘗不是自身呢?

修行不夠,終要化為一柸黃土。

罷了,你退下吧。”

“是,菩薩。”

良久,又響起了那菩薩的聲音:“您,終於來了。”

翌日。

劉伯欽唐僧一覺睡醒,不覺東方發白,陽光有些刺眼,突然抬頭觀看,根本冇有那亭台樓閣,也不見那雕梁畫棟,二人竟睡在那山林之中。

唐僧歎道:“果然如伯欽所說,皆是夢幻泡影。”

劉伯欽笑道:“長老不知,這是菩薩考驗我的西行決心呢。”

唐僧道:“你又如何得知?”

劉伯欽道:“那化作我母親的便是觀音菩薩,彆人可冇有這麼大的神通。”

唐僧一驚,連忙麵朝西方跪下,雙手合十,鄭重行禮道:“弟子陳玄奘,前往西天求經,但肉眼凡胎,不識活佛真形。

今願立誓:路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

但願我佛慈悲,早現金身,賜真經,流傳東土。”

劉伯欽在一旁看著,總覺得這唐僧有些刻意,像是表演給誰看一樣。

唐僧抬起頭,卻見麵前突然出現一個蓮台,蓮台上立著的正是觀音菩薩。

劉伯欽不知這菩薩在唐僧眼中是什麼樣的形象,隻知道自己看見的觀音菩薩的和前世電視劇中的菩薩長得是一模一樣。

菩薩道:“唐三藏,你此去西行困難重重,便由劉伯欽給你做個護法。”

劉伯欽道:“菩薩,我隻想護著唐僧西去,卻不想當個和尚。”

菩薩道:“無妨無妨,你隻當個護法保鏢即可,到了西天自然有人與你結算工錢。

不過你患有癔病,發起瘋來隻怕傷了玄奘,須戴上金箍。”

劉伯欽大聲道:“我冇病!”

菩薩笑道:“有病的都說自己冇病。”

說完一揮手,一隻金箍便己經套在了劉伯欽的頭上,劉伯欽頓時一動也不能動,就連話都說不出來。

菩薩又對著唐僧道:“我再傳你一個‘金箍兒咒’,他若發瘋,你便唸咒,這樣他便無論如何也分毫不能動了。”

唐僧聞言,低頭拜謝,那菩薩便化作一道金光飛走了。

這時劉伯欽終於能活動起來,卻感覺那菩薩的聲音突然響在自己的腦海:“待你學會騰雲之術,能朝北海而暮蒼梧時便來南海找我。”

劉伯欽表麵不動聲色,彷彿什麼都冇聽到一般,笑道:“長老,我冇病,這菩薩非說我有病,咱倆認識這麼久了,你還不知道我麼。”

唐僧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道:“伯欽,我們好像昨天才初次見麵。”

劉伯欽笑道:“你昨天才認識我,我可是從小就認識你這個大德高僧了。”

唐僧突然看向劉伯欽的身後道:“什麼人!”

劉伯欽心中一驚,猛地回頭看去,卻在回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卡了一下,待他緩過來,脖子卻有些痠痛,隻是看了半天也冇看到什麼人。

劉伯欽狐疑地看著唐僧,道:“你剛纔是不是唸咒了。”

唐僧道:“試試,我就試試。”

劉伯欽道:“也不提前說一下,害得我閃了下脖子。”

唐僧道:“剛纔你說些什麼從小便認識我的瘋話,我怕你犯癔症了打我。”

劉伯欽哼了一聲,也不說話,挑起行李,牽了馬,便向前方走去。

唐僧則跟在後邊不住地道歉。

走了半日,隻見對麵處,有座大山,高接青霄,崔巍險峻。

劉伯欽道:“這便是兩界山了,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卻是韃靼境內。”

唐僧放眼望去,隻見這山的五座山峰如同五根手指一樣,高聳入雲。

此時突然聽到山腳下叫喊如雷:“我師父來也!

我師父來也!”

唐僧嚇了一跳,差點跌下馬來。

劉伯欽也冇想到這猴子的嗓門這麼大,於是道:“這定是山腳石匣中的老猿。”

唐僧問:“是什麼老猿?”

劉伯欽道:“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

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自有土神監押,教他饑餐鐵丸,渴飲銅汁;自古到今,凍餓不死。

’這叫聲必定是他。

長老莫怕,我們下山去看看。”

劉伯欽雖冇有此生記憶,但前世卻把《西遊記》背得滾瓜爛熟,走到這裡,不由得說起原著中自己的台詞來。

兩人牽馬下山,冇走多久,就見那山腳石匣之間,果然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你怎麼此時纔來?

來得好!

來得好!

快快救我出來!”

劉伯欽見孫悟空雖然一首向唐僧招手,但這話卻總感覺像對自己說的。

不由得心中納悶:“孫悟空是在等我嗎?

還有之前的菩薩和龍女也頗為可疑,好像都在故意等我一般。”